首页 > 洗衣机频道 > 新闻 > 新品 > 正文

疑为炒作!家电明码实价为何价难实

.2011-03-24 .作者:新华日报 赵晓勇 汪晓霞 .编辑:
导语:
    苏宁、国美等大型连锁家电卖场3月初相继对外宣布,将联合上游厂商在全国连锁门店全面推行“明码实价”销售,价格一步到底,不再接受消费者议价。这项有别于传统销售模式的举措,立即引起消费者和业界的关注。

    挂牌价平均降两成,家电身价在“脱水”

    记者连日来走访了省内多家家电卖场发现,以前不少商品挂着两个价签:标价和促销价,现在大部分只挂了标价。“直降几千元”这种曾经满场飘飞的醒目促销价签也少了。

    在泰州,五星电器等商家也纷纷仿效苏宁,竞相换上新的价格标签,展开“明码实价”战。泰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的专题调研显示,各商家90个品种的家电挂牌价与3月初前相比,平均降幅达20.3%。调查还显示,在“价比三家”监测目录的90个家电品种中,26个品种的彩电挂牌价平均下调27.4%,27个品种的冰箱挂牌价平均下调18.1%,20个品种的空调挂牌价平均下调14%,22个品种的洗衣机挂牌价平均下调19.6%。其中,下调幅度最大的家电为一款47英寸海信彩电,原挂牌价13990元,现7990元,降幅高达42.9%。

    “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,有一家把价格拉下来,其他人不敢不跟进。要不然,还有顾客上门吗?”某家电商场的负责人说出了“明码实价”给他们带来的压力。

    “明码实价”是好事,却被顾客疑为炒作

    家电“明码实价”,与在超市购物一样,是多少钱就多少钱,挑好,付钱,走人。按理说,这对卖家及买家而言都称得上是件好事,既省去了讨价还价又利于消费者一目了然地进行比较挑选,但长期形成的“行规”,却使得这一举措推行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。

    记者采访了10多位消费者,出人意料的是,几乎无人对“明码实价”产生信任感,反而大多认为这是商家的一种炒作手段,而真要买家电,肯定还会“货比三家”、讨价还价。一些不会砍价的消费者甚至仍去请专业砍价师出马,以图被少“宰”。

    在营业员的眼里,消费者的这种“不信任”,其实是消费习惯使然。“买家电就要讨价还价,哪怕便宜几十元都行,这是大部分消费者心中的惯例。”

    盐城的朱先生经常出差国外。他说,在英国等地哪怕是在小镇上买一样很小的日用品,全国也是相对统一的价格,更没有人会为买一台空调、冰箱讨价还价。但一回到国内,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卖家那里常出现多种价格,所以总是习惯性地还价。

    “过去家电业标价普遍虚高,确实让消费者对价格摸不着边,只能一通乱砍,这对我们的价格管理,也增加了难度。”泰州一家商场的家电部主管坦言,中国家电连锁企业发展之初,同行之间竞争激烈,为避免竞争对手了解真实售价,导致普遍的价格不透明。另一方面,厂方促销导购人员出于销售业绩考虑,很容易接受顾客还价,最后演变成消费者的还价能力决定了商品的最终价格。消费者对所谓的“明码实价”缺乏信心,症结还在于家电连锁行业自身。

    “‘明码实价’给消费者传达了一种可行性信息,但能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,还要看标价是不是真的实了,也就是商家的执行力究竟如何。 ”有关人士指出。

    明码难掩“隐性议价”,重建互信路很长

    为打破不透明的定价模式,重建消费者和商家、厂家之间的互信,今年2月26日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出了《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规范价格行为倡议书》,针对合理定价、规范标价、明码实价、完善价格管理制度、杜绝价格违法行为等方面提出行业自律要求。而苏宁、国美等家电巨头发出的“明码实价”活动,正是对此的高调呼应。

    但目前来看,借此建立互信,路还很长。

    “这款东芝彩电要4399元啊?”

    “这是标价,如果您诚心买,可以优惠一点。”

    “我是诚心买,最低能优惠多少?”

    “您真想要的话,现在最低只能4200元。”

    “能不能再优惠,有好几家商场周末都搞活动,比你们少三五百元呢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这里也有活动,如果您愿意等的话,3月25日以后有团购,会更加优惠,您可以登个记、把手机号留下来。”

    这是记者3月21日在南京新街口一家电器卖场遇见的真实一幕。这样的“隐性议价”,一方面表明家电价格“水分”仍有挤出空间,另一方面也表明卖家“明码标价”的真诚度打了折扣。

    张灿是一家超市的负责人。他表示,行业内部的“潜规则”不打破,“明码实价”就不可能真正到位。他透露,对同件商品,家电供应商一般会跟零售商确定两个高低不同的价格,一为统一挂牌价,一为零售指导价。正常销售时,零售商就按照统一挂牌价来挂牌销售。当有消费者提出还价时,零售商就把成交价放在两个价格间浮动,谁会砍价,所获得的下浮空间就能大点,反之亦然,但成交价最低不能低于最低零售指导价,这就是零售商的盈亏底线。

    “在外人看来,零售指导价是最低价,实际上并不是这样。如果零售商卖的货到了一个很大的量,供应商会给零售商额外的提成,所以有的零售商为了做量,会以比最低零售指导价还要低的价格销售。”

    显然,家电卖场讨价还价“积弊”已久,并不是通过一两家企业就可以全面改变的。归根结底,建立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互信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 
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